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quán)三足鼎立,為了大一統(tǒng)相互抗衡,手底下的將領(lǐng)也是足智多謀,驍勇善戰(zhàn)。
趙云、張飛、關(guān)羽、龐德,這些將領(lǐng)連年征戰(zhàn),為了所效命的主君,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毫無怨言。
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諸葛亮了,可以讓劉備三顧茅廬,一出空城計真的是令人贊嘆。
諸葛亮的聰慧是可以讓劉備晚年托孤,我們時常感嘆諸葛亮的機智,但卻忽略了一個人。
如果沒有這個人,就沒有三國割據(jù)的情形,甚至是讓諸葛亮都禮讓三分。
那么這個人究竟是誰?
法正
法正的足智多謀,甚至是在諸葛亮之上,為了劉備的基業(yè)付出了巨大的辛勞。
法正出身與名門望族,從小就十分的聰慧,是當時著名謀士法真之孫。
當時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又恰逢饑荒,為了謀生存,法正便和自己的好友孟達商議后,決定歸附劉璋。
劉璋此人懦弱不堪重任,卻十分多疑,對于像法正這種聰慧的謀士從來不會善待。
法正一直不被重用,因此十分的苦惱。服侍劉璋幾年才當上一個縣令,這讓法正想輔佐明君的想法破滅了。
法正十分苦惱,懷才不遇,用被其他人排擠,因此便有了另謀君主的想法。
而劉備的出現(xiàn),便讓法正的想法又一次點燃了。
建安十三年,恰逢曹操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敗,此時劉備壯大,劉璋便起了拜見劉備的想法。
但劉備卻對于出使之人犯了愁,而張松便因為法正的聰慧而舉薦了法正。因此,劉璋便派法正前往。
法正見到劉備后,知道此人聰慧又謀略,認為劉備是可以輔佐的明君。
因此,法正下定決心,決定棄暗投明,暗中輔佐劉備。
建安十六年,曹操欲討伐張魯,劉璋得知后害怕曹操進而會征討益州,影響自己的地位,因此便打算迎劉備,依附于劉備。
可此時的法正已經(jīng)是打算暗中輔佐劉備,因此便密會劉備,打算將益州獻于劉備。
要想要真正地成為劉備的謀士,自然也要幫助劉備奪下益州。
而此時諸葛亮正是打算謀劃天下,一舉北伐,如果此時得了益州,對于劉備的宏圖偉業(yè)十分的有益。
因此,劉備便與法正達成一致,密謀益州。
隨后,劉備與劉璋決裂,劉備正式進攻益州。而有謀士提出要堅守益州,通過清除糧倉的方式拖住劉備大軍。
但劉璋卻因為擔心城中的百姓而放棄了這個計劃,罷黜了這個謀士。
從這里也能看出雖然劉璋性格懦弱,卻十分的憂心百姓。
而劉璋的軍隊自然也無法抵御劉備的大軍。劉備一舉攻破益州。
進攻漢中
法正幫助劉備奪取益州只是他計劃的一部分,真正的是要幫助劉備奪取漢中。
因此法正便向劉備提出要進圖漢中的想法,而劉備感嘆與法正的足智多謀,認為他是天下奇才。
而法正的確是為了劉備的謀劃付出了許多。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打算進攻漢中,先是休整,駐扎在山麓之間。
但此時的劉備大軍卻遇到了夏侯淵。夏侯淵此人也是十分的善戰(zhàn),如果就此開戰(zhàn)的話,劉備勝算未必會高
因此法正便向劉備獻計,假意讓劉備佯攻,實則是在夜晚偷襲夏侯淵。
而此計果然生效,而劉備又偷襲了走馬谷,放火燒了夏侯淵的軍營。
最后,多虧死法正提出的謀劃,讓劉備一舉攻破曹軍,夏侯淵也被斬殺。
法正的謀劃可以說是為了劉備進圖漢中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讓劉備一下子就占據(jù)了主動權(quán),形勢一片大好。
而曹操也因為這次失利損失了許多大將,主動權(quán)也交給了劉備。
在得知法正此人后,曹操止不住地贊嘆“如果沒有法正,這件事情不一定能成功”
如果沒有法正的計謀,憑借著曹操的軍隊,劉備不一定能在此戰(zhàn)役中勝出,這也足可見法正的聰慧。
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劉備感嘆于法正為其付出的辛勞。追封他為翼侯。
因為法正的去世,劉備傷心了多日。失去這一員大將,對于劉備的謀劃也多有影響。
法正與諸葛亮可以說為了劉備的基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謀劃,如果沒有這兩人,劉備不可能與之抗衡甚至是大放異彩。
作為劉備的謀士,法正和諸葛亮并沒有為了一己私利而相互爭斗。相反,雙方以大義為重,一起共同幫助劉備謀取天下。
因為法正大諸葛亮幾歲,諸葛亮對于法正也是十分的尊敬,雙發(fā)取長補短,合作十分的緊密。
法正足智多謀,卻也十分的聰慧,如果沒有法正,劉備不可能輕易奪取益州。
此外,法正對于劉備之后的基業(yè)也謀劃了許多,在于曹軍對戰(zhàn)之際,雙發(fā)形式尚不明朗,如果沒有法正的謀劃,夏侯淵不可能輕易斬首。
而劉備也不能輕易地進圖漢中,占據(jù)主要優(yōu)勢。
法正的聰慧令人難以估計,他巧言進諫,曾經(jīng)劉備羞于通過聯(lián)姻的方式與劉璋舊部結(jié)合。
是法正諫言,認為這樣有益于劉備,因此,劉備才求取了吳氏夫人。而吳氏舊部對于之后劉備大軍也的確是有益,成為了劉備軍隊的中堅力量。
可以說,沒有法正,就沒有當時劉備的盛況。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的謀士,都可以讓諸葛亮禮讓三分。
雖然對于劉備的功成名就,世人只知諸葛亮與關(guān)羽,但倘若沒有法正,劉備的宏圖也不可能成功實施。
世人都在感嘆諸葛亮的聰慧,感嘆關(guān)羽的驍勇善戰(zhàn),對于法正的付出卻獨獨忘記了。
諸葛亮謀劃天下,關(guān)羽打下天下,但劉備進圖漢中,也少不了法正的辛苦付出。
也正是這樣的奇才,能讓諸葛亮尊重禮讓,去世之時讓劉備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