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篇指責饒毅學術造假的文章就像扔進水面的石頭一般,迅速在醫(yī)學界引發(fā)了軒然大波,令人疑惑的是,相比于論文造假,外界更關注的卻是他本人的動態(tài)。
一方面,彼時的饒毅是神經(jīng)學領域說一不二的大拿,其多項研究成果不僅極為璀璨,更是救治了無數(shù)病人;另一方面,美國為了挽留他,還曾專門蓋了一座價值上億美元的實驗室,可即便如此,饒毅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
與此同時,就在學術造假事件被曝光后,一些聲音也將他歸來后,被美國全面“拉黑”的事情翻了出來,言下之意很好理解,無非就是他在國外“混不下去”才回到國內(nèi)的,當然,也有很多學者表示,饒毅早就在學術界飽受贊譽了,根本不會做出學術造假的事。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饒毅是否參與了學術造假?而他被美國“拉黑”的真實原因又是什么呢?
1962年,饒毅出生在江西撫州下轄的一個貧困縣中,要知道,彼時的各大城市都沒有富起來,更別提他的家鄉(xiāng)了,也正因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過著缺衣少穿的生活。
不過若是換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正是這種貧困的生活,培養(yǎng)出了饒毅極為旺盛的斗志。他曾回憶說,小學時的自己,每天四點半就起床讀書,并在天蒙蒙亮的時候,踏上好幾公里的山路前往學堂,除此之外,甚至還會餓著肚子,用僅有的一點生活費換取新的課本。
要知道,彼時正在經(jīng)歷特殊時期,根本沒有多少學生好好上學,可即便是在如此條件下,饒毅依然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與此同時,在科學課這一領域,他也培養(yǎng)出了濃厚的興趣。
就這樣,饒毅將近乎嚴苛的學習習慣保持了15年。1976年,饒毅進入了南昌的一所高中就讀。因為是從小縣城走出來的緣故,相比于其他同學,饒毅顯然擁有更為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就和小學時期一樣,住校的他為了更多的汲取知識,周末都會選擇在教室內(nèi)度過,與此同時,為了接觸到更加完善的課本,他也會掏空自己的腰包,一邊吃著由腐乳配的糙米飯,一邊鉆研新書上的知識。
不得不說,雖說天資很一般,但在如此苦學下,饒毅的進步確實是十分明顯的,短短兩年時間,他的成績應付高考就已經(jīng)綽綽有余了,也正因如此,在1978年,還在上高二的他參加了高考,并且以幾乎全科滿分的成績,進入了江西醫(yī)學院。
如果說此前的饒毅發(fā)奮努力是為了走出山村,那么在進入大學后,他的目標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因為生活在那個年代,在大學中,饒毅接觸到了很多更先進的現(xiàn)代知識,這就使得他對“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的感觸越來越深;另一方面,他的家鄉(xiāng)有很多人都因勞累過度引發(fā)了疾病,而從小就在田間地頭長大的他,對于這樣的境況無疑是十分心痛的,當然,這也正是他選擇醫(yī)學專業(yè)的原因。
不過,在艱苦奮斗的路途上,饒毅也遇見了一個令他分外頭疼的問題。
原來,彼時我國的醫(yī)學水平還未完全起步,因此,每當饒毅進入圖書館,看到的文獻基本上全是英文的,而他作為從小山村出來的大學生,普通話說得都不太利索,更別提英語了。也正因如此,面對浩如煙海的英文文獻,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產(chǎn)生了迷茫的情緒。
好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diào)整,饒毅重拾了學習的信心。到此為止,他開始了“住”在圖書館的生活,一邊從頭學習英語,用將近2年的時間,完成了對英語文獻的一目十行,一邊精進自己的醫(yī)學水平,除了撰寫了多篇論文外,還經(jīng)常泡在實驗室中,鍛煉自己的實操經(jīng)驗。
時間來到1982年,因為專業(yè)成績突出,在大四時,饒毅直接得到了上海第一醫(yī)學院的碩士邀請,與此同時,對方考慮到饒毅家庭困難的原因,還為他打點好了全部的學費,以及數(shù)額很高的獎學金。面對這樣的福利,饒毅又怎么會有拒絕的道理呢?他隨即就前往了上海醫(yī)學院就讀,而在幾年的學習中,他也逐漸尋找到了自己決定奉獻一生的學科——神經(jīng)學。
三年后,饒毅憑借一篇出色的論文,從上海第一醫(yī)學院畢了業(yè),而出于培養(yǎng)人才的目的,學校也將赴美留學的要求告知了他。按理說,作為一名從小縣城走出來的大學生,經(jīng)過努力在大城市讀完了研究生,如今又能去美國攻讀博士,如此機會顯然是要必須抓住的,可饒毅卻猶豫了起來。
咱之前聊過,他的家庭條件十分貧困,因此在碩士畢業(yè)后,父母曾想讓他盡快投入工作補貼家用,可對于饒毅來說,經(jīng)過多年的學習,他深知,如果現(xiàn)在就投入工作,那么他能運用的,大多都是前人總結過的知識,養(yǎng)家糊口是沒什么問題,但論創(chuàng)造新的醫(yī)學理念卻是幾乎不可能的。
也正因如此,面對自我理想與溫飽的抉擇,饒毅再一次陷入了迷茫之中,好在地方政府出面,幫他解決了后顧之憂,而到此為止,饒毅也正式踏上了赴美留學的道路。
當時美國有很多學校都向饒毅拋來了橄欖枝,其中不乏有加州大學,華盛頓大學這樣的世界醫(yī)學名校,對于醉心于科研的他來說,這也算是“甜蜜的煩惱”,最終,他選擇了在神經(jīng)領域最具重量級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就讀。
然而令饒毅沒想到的是,本以為出國科研是極為輕松的,可剛踏入新學校的校門,他就被狠狠地傷害了。一方面,彼時各國間還相對閉塞,這就使得無論是導師還是同學,都有些看不起從東方來的饒毅,除了有一定程度上的歧視之外,甚至還欺負他;另一方面,饒毅的實驗能力在國內(nèi)已經(jīng)相當強了,可在加州大學的實驗室中,他卻感到舉步維艱,當然,這也是因為加州大學的條件比較好,很多實驗設施饒毅都沒有見過的原因。
不過,雖說硬件基礎薄弱,但一顆專注的心卻是永遠無法被忽視的,1991年,饒毅撰寫了一篇足以顛覆現(xiàn)有認知的神經(jīng)學論文,在獲得了醫(yī)學界高度關注,讓導師與同學刮目相看的同時,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
如果說饒毅此前是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學者,那么在憑這篇論文,獲得國際獎項之后,他也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科學家。不得不說,美國人在這方面確實是很識貨的,面對饒毅的成績,他們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此后沒多久,就為其建立了一座配備了極為先進的實驗器材的實驗室,并給他了一個國籍。
到此為止,饒毅就過上了十分繁忙的生活,彼時的他擁有三個身份,一個是美國著名學府西北大學的終身教授,一個是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的主任,還有一個是加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當然,這種三頭跑的生活無疑是十分勞累的,也正因如此,在2004年,饒毅萌生了回國的打算。
然而,美國雖說表面上對饒毅“無微不至”,但事實上,他們也卻在暗中監(jiān)視著饒毅的一舉一動,在一次學科報告會上,學術界特意為饒毅安排了一項難以完成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讓他留在當?shù)兀堃愕男愿裼质鞘謱W⒌模?,為了推動醫(yī)學的發(fā)展,他只好推遲自己的歸國計劃。
可誰知,短短3年時間,饒毅便完成了這項研究,而在所有事都打點好后,他也在2007年正式將回歸祖國提上了日程。面對這樣的情況,美國又祭出了“盤外招”,西北大學承諾,只要他留下來,就為其新蓋一座實驗室,總價值上億美金,當然,對方之所以提出這項“誘惑”,也是因為他們知道,饒毅對錢沒什么興趣,反倒是先進的科學更能打動他。
可饒毅這次卻讓美國人“失望”了,面對如此福利,他不僅當場放棄了美國國籍,還十分強硬地買了一張機票,并踏上了回國的旅途,而在回到國內(nèi)后,他也成為了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
在院長崗位上,饒毅一干就是十多年,在此期間,他帶出了無數(shù)對醫(yī)療擁有極大貢獻的科學家,而接下來發(fā)生的就是咱一開始聊到的,一篇稱他學術造假的文章迅速發(fā)酵,輿論也瞬間沸騰了,畢竟如此盛名的科學家都參與造假,那么生活中的醫(yī)療還有什么是真的呢?
也正因如此,考慮到影響太過惡劣,有關部門也迅速展開了調(diào)查,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就在接受調(diào)查的這段時間,有一些聲音也十分“適宜”的冒了出來,稱自從歸國后,美國方面就“拉黑”了饒毅,甚至還附上了證據(jù):2008年之后,饒毅曾有6次準備前往美國學術交流,可都被對方拒絕了。
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就因為這一種言論,一時間饒毅瞬間成為了口誅筆伐的對象,哪怕一些學者極力澄清,卻也于事無補。那么,饒毅真的如同言論所說,是因為美國拉黑他,才被迫回國的嗎?
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原來,饒毅之所以在回國后被美國“拉黑”,是因為當初他做出決定時,影響了很多留美科學家,一時間,美國學術界甚至掀起了一股“中國科學家回國熱潮”,也正因如此,氣不過的當?shù)卣畔铝罱桂堃氵M入美國,從這點也能看出,對方顯然就是在報復他。
與此同時,對饒毅論文調(diào)查的結果也出來了,有關部門明確表明,饒毅撰寫的2篇論文根本沒有造假,完全是真才實學。
到此為止,有關饒毅身上的謠言也全部煙消云散了,有意思的是,他似乎并沒有因為這件事受到任何影響,依舊是兢兢業(yè)業(yè)地搞研究,或許對于他來說,無論外界如何評價,都無法阻擋自己科研的步伐,與其與那些刻意污蔑的聲音爭個你死我活,倒不如多弄出點成果來得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