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jīng)歷的意義。
2.憤怒其實只是一種可手收可放的一種“手段”而已。
3.答案不應該是從別人那里得到,而是應該自己親自找出來。
4.面對喜不喜歡自己這個問題,能夠坦然回答“喜歡”的人幾乎沒有。但我至少不想變成別人,也能悅納目前的自己。
5.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6.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你不斷下定著“不改變”的決心。
7.我們要想體會到孤獨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說,人只有在社會關(guān)系中才會成為“個人”。
8.人的一切煩惱皆源于人際關(guān)系。(非常贊同)
9.在同一個平面上既有人走在前面又有人走在后面。人生不是競爭,不與任何人競爭,只要自己不斷前進即可。
10.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比較。
11.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12.如果能夠體會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對世界的看法也會截然不同。
13.如果你認為自己正確的話,那么無論對方持什么意見都應該無所謂。
14.過于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會按照別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棄真正的自我,活在別人的人生之中。
15.基本上,一切人際關(guān)系矛盾都起因于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就學習而言,告訴孩子這是他自己的課題,在他想學習的時候父母要隨時準備給予幫助,但絕不能對孩子的課題妄加干涉。
16.“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qū)別。”
17.如果你能夠擁有“甘于平凡的勇氣”,那么對世界的看法也會截然不同。普通并不等于無能,我們根本沒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優(yōu)越性。
18.誰都無法完全理解痛苦的當事人的心情,但是只要把自己的不幸當做保持“特別”的武器,那人就會永 遠需要不幸。
19.我們應該積極地看待自己與別人的差異,但是我們“雖然不同但是平等”。
20.把別人的幸福看做是“自己的失敗”,所以我們才無法給予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