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了解什么是web3.0?
web3.0這個詞是以太坊聯合創(chuàng)始人Gavin Wood在 2014 年提出的,它是基于區(qū)塊鏈的去中心化在線生態(tài)系統(tǒng)。直白點說就是互聯網的下一個形態(tài),當然這是建立在你相信的基礎上。
既然提出web3.0的概念,那么肯定還有web2.0和web1.0,我們先從頭來捋一下。
web1.0時代從萬維網 www 誕生到 2004 結束,這一時期的特點就是互聯網是由靜態(tài)網頁和各類超鏈接組成,主要是各類網站來提供內容,網頁擁有內容所有權,網頁通過廣告將流量變現。而這一時期的代表性產品,則是搜素引擎與門戶網站。在這種情況下,由網頁產生內容,網頁擁有內容,網頁通過廣告等方式產生利潤。
web2.0時代則是從 2004 年開始的,作為互聯網建設的一種新模式,創(chuàng)新之處是內容從“只讀”變?yōu)椤敖换ァ薄?span id="z6oqasp" class="wpcom_tag_link">用戶不僅 能接收內容、還能創(chuàng)造內容,是一個強調用戶生成內容的網絡環(huán)境。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制造者。所謂網站內容的制造者是說互聯網上的每一個用戶不再僅僅是互聯網的讀者,同時也成為互聯網的作者;不再僅僅是在互聯網上沖浪,同時也成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單純的“讀”向“寫”以及“共同建設”發(fā)展;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chuàng)造互聯網信息發(fā)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說完web1.0和web2.0,我們正式進入主題。
說起web3.0就繞不開 區(qū)塊鏈,web3.0的定義曾經也發(fā)生過一次轉變,在區(qū)塊鏈風靡前,web3.0的概念更接近于“萬物互聯”,也就是計算機能讀懂任何信息、人工智能負責篩選出更好的信息,計算機可以理解詞條背后的邏輯關系,比如你搜索“莫言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互聯網會給你推送《蛙》這本書。這個定義下的web3.0就像用戶身邊的朋友一樣,用戶說什么,web3.0 就知道用戶們想的是什么。但是隨著區(qū)塊鏈的出現與成熟,人們將其去中心化的特點與物聯網相結合,對web3.0進行重新的定義,將控制權從少數幾家科技巨頭手中返還給個人,強調的是一個用戶能對自己的身份和數據有更多控制權的互聯網。
這種定義下的web3.0是一個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互聯網,互聯網這個村子里的村民變成了 web3.0的使用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一畝三分地,用于記錄自己的數據,比如自己家里有幾塊田,種了多少西瓜、小麥,這片一畝三分地上產生的利益自然也就歸自己所有。
總之,用戶所創(chuàng)造的數字內容,所有權和控制權都歸屬于用戶,用戶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可以由用戶自主選擇與他人簽訂協議進行分配。怎么樣,是不是聽起來很nice?這就是web3.0,一個自動化、智能化的全新互聯網世界。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如此完美的愿景早就提出來了為什么今年才火呢?為什么這個行業(yè)沒有更早地 受到大量關注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技術的不斷成熟,為web3.0的發(fā)展提供了基礎。自 2008 年 11 月 1 日,中本聰發(fā)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tǒng)》之后,區(qū)塊鏈便開始了飛速的發(fā)展,即便是今天,大家對于比特幣的評價還是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比特幣仍然是互聯網歷史上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當然,人們對于區(qū)塊鏈的應用沒有止步于虛擬貨幣,他們不斷挖掘區(qū)塊鏈的應用方法,NFT/非同質化通證、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元宇宙等概念應運而生(國內的數藏以及各種打著區(qū)塊鏈旗號招搖撞騙的除外)區(qū)塊鏈的發(fā)展與其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為web3.0 的孕育提供了土壤 。
第二,大眾對權益的訴求與互聯網巨頭壟斷的矛盾被激化。因為在web2.0時代,人們一直被互聯網巨頭壓迫,積怨已久。原本web2.0是希望塑造一個用戶和平臺互相成就的互聯網世界,每個人可以通過互聯網相互交流,但實際情況是加速了互聯網巨頭的中心化發(fā)展。用戶們對自己權益的訴求不斷增長,他們希望自己擁有自己創(chuàng)作的內容,擺脫互聯網巨頭的控制,對去中心化的需求日益強烈。
尤其 在 今年, 數字貨幣、NFT、元宇宙的全面爆發(f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去中心化、虛擬身份、加密貨幣的討論之中,也順勢點燃了科技界和投資界對于web3.0的熱情。以紅杉資本,A16Z為代表的風投開始跑步入場,從解構web3.0概念到提前布局相關公司再到游說監(jiān)管部門調整政策,給人 一種web3.0大勢所趨的感覺。
當然,現實也得認清。web3.0還面臨著很多難題:當前的技術尚未能完美實現web3.0的要求、參與的用戶數量有限、人類世界所有生產生活的分工程度也沒細化到一定程度、AI并沒有實現絕對的主體地位、手機端的局限性也難以承載區(qū)塊鏈信息和用戶高并發(fā)需求、交易過程的低效率和安全性達不到商業(yè)化應用的需求……總之,中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區(qū)塊鏈技術的大規(guī)模應用還處于萌芽階段,隨著區(qū)塊鏈技術的普及,現有的商業(yè)模式和利益分配規(guī)則一定會受到巨大沖擊,互聯網巨頭企業(yè)對用戶數據的壟斷將被打破,讓之前無法掌握這些數據的企業(yè)和組織也能夠投身到相關的技術創(chuàng)新中去,從而推動整體技術的發(fā)展??梢韵胂螅菚r機成熟,想要在 現階段實現具有一定 難度,畢竟利益鏈錯綜復雜,資本的力量也無法估量。
不過話說回來,越是吸引人的概念、愿景,越容易被資本當作炒作的工具。什么元宇宙,什么NFT,什么DeFi,什么GameFi……上一個概念熱度未消,下一個概念呼之欲出,然后就是韭菜蜂擁而上,最后落得一地雞毛。資本的涌入絕大部分是為了割一波就走,但是技術的進步又離不開資本,所謂“成也資本,敗也資本”。前段時間扎克伯格把“臉書”改名元宇宙后一片嘩然,先不說值得 與 否 ,未來元宇宙的發(fā)展就離不開這些勇于開拓的先驅。馬斯克也一樣,用資本去引領科技創(chuàng)新,“火箭回收”“星鏈計劃”野心勃勃,陽謀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即便知道對方居心不良而我們卻無能為力難道不覺得可悲嗎?魯迅有句話說得 很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纯磭鴥鹊馁Y本都在干些 啥,今天這個圈錢,明天那個跑路,后天核酸檢測上市……“格局”一詞體現得淋漓盡致。
說得有點跑題了,咱們繼續(xù)說web3.0,它和上面提到的那幾個概念一樣,也是資本炒作的絕佳工具,隨著美聯儲加息縮表,市場上的熱錢被抽回,有限的熱錢,必定會流入新的風口,畢竟資本是逐利的。后來時間也 證明,Metaverse股價暴跌,元宇宙概念已經逐漸失去了資本的青睞。web3.0的火爆,成了新的資本寵兒,或許最后也難免潦草收場,但是在來回炒作的過程中才會促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元宇宙是,web3.0也是同理。值得一提 的 是 ,在國內想要實現web3.0幾乎不可能,因為咱們國內 禁止開放 公鏈,或者說只能在聯盟鏈內實現相對的3.0,比如:騰訊系底層鏈的平臺互通,百度鏈互通,但是聯盟鏈如果出現無數個,那又何來的去中心化?那 和現在本質上就沒啥區(qū)別了。所以 ,在國內 談 web3.0其實 意義 不大 ,但web3.0的出現和發(fā)展,給予了那些期待新世界的人們一個真實的希望,這里充滿著各種創(chuàng)造的自由和可能性,并且有著堅實的底層基礎保證價值創(chuàng)造不被輕易磨滅。web3.0究竟是未來 造福 人類的 信息 革命 還是 挑戰(zhàn) “傳統(tǒng) 互聯網 ”的 炮灰 ,我們 拭目以待 !
#web3.0##比特幣 # #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