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爱碰视频在线观看,九九精品国产屋,欧美亚洲尤物久久精品,1024在线观看视频亚洲

      燦爛的“正午陽光”背后藏著兩位姓馬的資本大佬

      燦爛的“正午陽光”背后藏著兩位姓馬的資本大佬

      2012年初夏,39歲的山影制作公司總經(jīng)理侯鴻亮拿到一部網(wǎng)絡架空小說《瑯琊榜》。

      在這一時期,影視圈瘋搶各種網(wǎng)文小說版權(quán)做IP開發(fā)已經(jīng)蔚然成風,正是風口。

      不過,侯鴻亮有些不以為然,他所在的山影拍攝的《誓言無聲》《闖關(guān)東》都是實打?qū)嵉闹餍善W(wǎng)文改編電視劇還從沒想過,何況手中還有那么多好劇本等著他去篩選。

      初翻了翻《瑯琊榜》,侯鴻亮搖搖頭便放下了,這部情節(jié)復雜的網(wǎng)絡小說實在不是他的菜,便隨手擱置在自己的包里。

      這年秋天,侯鴻亮因為業(yè)務要出差。數(shù)小時的航班,他覺得無聊,便掏出一直沒來得及細看的《瑯琊榜》仔細讀了起來。

      看書果然是要好的環(huán)境和心境,沒人打擾的侯鴻亮慢慢讀出了味道,書中梅長蘇對風骨的堅持,靖王對情與義的堅守,讓他感同身受,深感觸動。

      眼前一亮的侯鴻亮迅速找來作者海宴,表示要拿下這部作品的開發(fā)權(quán)。

      2014年初,籌備后的《瑯琊榜》正式開機,侯鴻亮擔任此劇的制片人,導演分別是59歲的孔笙和40歲的李雪,他們都是山影的同事。

      一年之后,定位古裝權(quán)謀劇的《瑯琊榜》正式登陸熒屏。

      這部帶著濃厚家國情仇的架空劇瞬間火爆,好評如潮,讓成立已四年的 “正午陽光”結(jié)結(jié)實實露了一把臉。

      無論是劇中的 “服化道”,還是全劇凸顯的價值觀,正午陽光在《瑯琊榜》上的辛苦付出贏得了市場的普遍看好。

      在這部劇中,第一出品方是山影,最后一個出品方才是正午陽光。

      不過,憑借著熱度,“正午陽光”還是走到了前臺,大眾也或多或少知曉了幕后的兩位導演孔笙和李雪。

      也正是在這一時間,業(yè)內(nèi)才知道42歲的侯鴻亮居然從山影跳槽到了“正午陽光”擔任董事長。

      不少人都頗感意外,本以為侯鴻亮舍棄名利雙收的山影肯定是去了家更加厲害的大廠,誰想到是“屈尊”來了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公司。

      就這樣,三位知根知底的老男人湊在了一起,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打造中國的精品劇。

      可能,他們自己也沒想到,若干年后,他們塑造出的梅長蘇、明家三兄弟、蘇家三男人、宋廠長等形象將成為無數(shù)觀眾的國劇記憶。

      而這,僅僅是他們搏擊市場的第一步。

      在正午陽光的團隊里,導演孔笙被稱為“孔老師”。

      比侯鴻亮和李雪大十多歲的孔笙是正午陽光真正的靈魂人物,今年已經(jīng)66歲的他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前半生寂寂無名,后半生一鳴驚人。

      1978年,23歲的孔笙還在家鄉(xiāng)山東當知青,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他也將剛恢復的高考當做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只可惜文化基礎(chǔ)太差,孔笙沒能考上心儀的大學,通過招工進了工廠,落榜的沮喪和苦不堪言的工作讓他內(nèi)心很不甘。

      這段時間,孔笙白天汗流浹背在工廠做工,晚上蹬著自行車去夜校補習,日復一日,最終考上了一所夜大的漢語言專業(yè)。

      畢業(yè)以后,孔笙被分配到一家雜志社當編輯,終于端上了“鐵飯碗”。

      在編輯部,他看見攝影記者每天捧著相機到處采風,作品還能拿到不菲的稿費,很是羨慕。

      私下里,他找各種機會和攝影記者套近乎,向人家學習攝影技巧,自己還花費幾個月的工資買了臺 “海鷗”專業(yè)相機。

      不久之后,孔笙聽說電視臺招聘攝像,覺得機會難得的他就辭職跑去當起了新聞攝影記者。

      不過,孔笙去了之后有些郁悶,單位看中的并不是他的專業(yè),而是看他身強體壯,安排他和專業(yè)記者一起跑外景,當攝像助理。

      攝像機和攝影機一字之差,可操作更復雜,孔笙只好厚著臉皮和老師傅苦學,一遍遍熟悉機器。

      久而久之,機器越玩越熟練,可因為每天扛幾十斤的機器,落下了個肩痛的毛病。

      而且因為不用出鏡,孔笙也不太注意形象,風吹日曬越發(fā)滄桑,格外顯老。

      此時的侯鴻亮和李雪還都還是一臉稚氣的中學生,在胡子拉碴的大叔孔笙面前還是倆娃娃。

      不過,憑借著自學和鉆研,孔笙技術(shù)大漲,不僅作品時常出現(xiàn)在熒幕,他也一躍成為單位的主攝“大拿”。

      1990年,35歲的孔笙因為技術(shù)過硬,被招到電視劇《孔子》劇組擔任攝影助理,這是一部由山東電影電視制作中心(山影前身)投資拍攝的電視劇,由此跨入了“貴圈”,一年后轉(zhuǎn)為了主攝像。

      這期間,作為攝像的孔笙相繼參與了《殺人街的故事》《孔繁森》等劇集,其中《孔繁森》曾獲山東省優(yōu)秀攝像獎,開始嶄露頭角。

      出了名的孔笙參與電視劇的機會越來越多,閑不住的他時常在現(xiàn)場給導演提意見,有人心服口服接受了,有人不買賬,往往一句“你行,你來導”懟回去。

      在片場看了這么多年,孔笙對調(diào)度全場,號令眾人的導演一職早已 “覬覦”許久,順勢上手。

      孔笙的導演夢,也直接改變了兩位年輕人的命運。

      1993年,20歲的侯鴻亮加入山影干起了攝像,師傅就是孔笙。

      三年之后,41歲的孔笙終于執(zhí)導了他的第一部電視劇《民警程廣全》,出手不凡的他憑借此片拿下了電視劇飛天獎二等獎。

      不久,他又執(zhí)導了古裝奇幻劇《人鬼情緣》,歷史劇《前門樓子九丈九》,戰(zhàn)爭劇《茶馬古道》,跟在他身邊的侯鴻亮不僅是攝像助理,還兼任制片人。

      跟在他身邊的,除了管錢的侯鴻亮,還多了位攝影助理李雪,這個山東小伙很心細。

      2002年,29歲的侯鴻亮在孔笙的推薦下,被山影派到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導演專業(yè)。

      侯鴻亮雖說是負責管錢的制片,可此時的制片在劇組并沒啥權(quán)力,相反還時常因為卡經(jīng)費得罪人,侯鴻亮一直想改行當導演。

      沒想到,在進修時,侯鴻亮無意中結(jié)識了授課的張宏森教授(后任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

      對方很欣賞他的能力,告訴他未來影視市場產(chǎn)業(yè)化改革離不開制片人在其中運籌帷幄,建議他去干正式的制片人。

      聰明的侯鴻亮被點撥后,很快意識到制片人的位置將非比尋常:行吧,只要還在影視圈,干啥不是干呢。

      此時,28歲的李雪還在孔笙的手把手調(diào)教下繼續(xù)干著攝像的活,他沒啥背景,能碰上孔老師這樣肯教又肯提攜的導演,機會實在難得。

      就這樣,孔笙管導,兩個徒弟一個管錢,一個管攝影,氣息相通,未來的“鐵三角”基本成型。

      2006年9月,山影投資3000多萬,耗時148天拍攝了52集大型年代劇《闖關(guān)東》,孔笙和張新建聯(lián)合執(zhí)導,侯鴻亮是此劇的制片,李雪是攝影助理。

      由于孔笙的精益求精,《闖關(guān)東》成為當年最火熱的一部劇,每個角色都讓人記憶猶新,成為年代劇中的經(jīng)典之作。

      此后,孔笙又相繼推出了抗日題材的《生死線》和《戰(zhàn)長沙》,依舊是侯鴻亮做制片,李雪做攝像。

      2015年,一部戰(zhàn)爭歷史劇《北平無戰(zhàn)事》登上熒幕,這部反映解放戰(zhàn)爭時期各種政治勢力的歷史劇不僅征服了觀眾,更征服了挑剔的歷史學者,贊不絕口。

      將家國情懷主線通過劇中人物命運的方式進行講述,層層遞進,并把大的劇情矛盾拆解成獨立的小人物劇情關(guān)系,自此成為正午陽光一直遵循的創(chuàng)作原則。

      “正午陽光”的迅猛起家,離不開資本的助力。

      2011年成立的正午陽光,并沒打算做一家制作和出品公司,當時只是為了方便孔笙的后期制作,而且本身沒啥錢。

      所以早期的正午陽光仍與山影密切合作,像《歡樂頌》《瑯琊榜》等電視劇都是初創(chuàng)時期兩家共同出品的爆款。

      2015年,60歲的導演孔笙憑借《北平無戰(zhàn)事》《瑯琊榜》《父母愛情》三部作品獲得第30屆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導演獎,江湖別稱導演界的“掃地僧”。

      而正午陽光由影視公司調(diào)整為獨立制片公司,正式走上資本的道路,還得從侯鴻亮的加入開始。

      2016年,正午陽光拿到華人文化基金的A輪投資,后者持股25%,成為第一大股東,侯鴻亮以23.5%的股份位居第二,孔笙等幾位導演占有其它不同比例的股份。

      在山影時,因為內(nèi)容優(yōu)質(zhì),一直有大把風投主動前來尋求合作,可限于國有資本的性質(zhì)問題,山影在上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顧慮重重,貴為總經(jīng)理的侯鴻亮也無可奈何。

      而且,在山影人眼中,即便上市了,承諾的49%員工持股計劃還是屬于國有企業(yè)管控,一樣享受不到真正的紅利。

      如此一來,眼看著在影視界賺得盆滿缽滿的同行,自然會有人心動。

      別說正午陽光,當時許多體制內(nèi)的明星也紛紛跳出來成立個人工作室,其實也是一個道理。

      單飛后的正午陽光也確實碰到了好時代,火熱的資本讓見慣大世面的侯鴻亮都嚇了一跳。

      當初為了播放《瑯琊榜》,侯鴻亮費盡心思和愛奇藝談合作,后者以相當高的姿態(tài)提了各種苛刻條件才播放,劇播出后,正午陽光的口碑賺了,可錢并沒賺多少。

      誰也沒想到,當年你對我愛理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等續(xù)集《瑯琊榜2》一出來,頓時各家電視臺和平臺瘋搶,最高出到了1200萬一集的天價。

      最終,正午陽光選擇網(wǎng)臺同步播放,單單平臺給的購片價就已經(jīng)覆蓋了高昂的制作成本,《瑯琊榜2》沒開播就實現(xiàn)盈利。

      賺到錢的正午陽光底氣十足。

      不僅當起出品方,還涉足藝人經(jīng)紀,陸續(xù)將劉濤、靳東和王凱三位明星招攬到麾下,成立了三家經(jīng)紀公司,分別取名得閑、得舍和得空。

      為了試水市場,正午陽光悄悄在《瑯琊榜》播出前推出了諜戰(zhàn)劇《偽裝者》,提前收割了一波紅利和口碑。

      一連兩部火爆大劇的登臺,讓正午陽光一夜爆紅,“正午出品,必屬精品”的口號愈發(fā)響亮,資本也越發(fā)趨之若鶩。

      正午陽光似乎有些“飄”,頻頻布局資本市場,陸續(xù)傳出要造影城、建各類影視下游公司,打造全產(chǎn)業(yè)鏈公司的消息。

      彼時正是資本市場在影視界跑馬圈地的時代,各種熱錢都起勁地往里鉆,正午陽光這種既有佳作又有規(guī)劃的影視公司頓時成為資本追捧的“香饃饃”。

      也是在資本的推動下,原來在山影旗下十年磨一劍的正午陽光也賣起了“快餐”,僅2016年就開拍了五部電視劇,而之前最多是一年一到兩部的節(jié)奏。

      不僅如此,正午陽光也嘗試從年代劇、歷史劇轉(zhuǎn)向時尚的現(xiàn)代劇,希望再搏一把好評,可惜事與愿違。

      2017年,正午陽光信心滿滿地推出了職場劇《外科風云》,可這部定位行業(yè)的電視劇口碑與收視均未達到預期。

      由新導演擔綱的《他來了,請閉眼》《歡樂頌2》豆瓣評分分別為6.3和5.3,特別是原本最有牌面的《歡樂頌2》,被網(wǎng)友吐槽“看得尷尬,人設偏離嚴重” “瘋狂植入廣告”,口碑下滑嚴重。

      所幸一部網(wǎng)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算是幫正午陽光挽回了一些顏面,也是從這部劇開始,以前合作的山影換成了企鵝影業(yè)。

      一山難容二虎,資本介入后,利益還是要各自算清的。

      雖說正午逐漸在電視劇領(lǐng)域如日中天,可負面消息也一波接一波。

      隨著《外科風云》的失利,旗下藝人王凱和靳東粉絲相互撕逼的事件嚴重牽扯了正午陽光的精力,甚至還直接影響到同時另一部劇《孤芳不自賞》的口碑和評分。

      蘿卜快了不洗泥,看似無厘頭的粉絲糾紛背后,其實是影視公司和藝人經(jīng)紀之間長期以來的矛盾。

      從資本角度看,影視公司總是希望減少藝人片酬,降低成本;而藝人經(jīng)紀又希望將藝人的利益最大化,成本不可避免會提升,彼此間矛盾重重。

      到底是專注于內(nèi)容創(chuàng)作,還是發(fā)展全產(chǎn)業(yè)鏈?

      這一年,44歲的侯鴻亮帶著困惑和一幫骨干悄悄前往美國考察,希望在好萊塢學點經(jīng)驗。

      數(shù)月后,侯鴻亮從美國回來,不少人都認為從好萊塢見識了一圈的正午陽光肯定會趁著資本熱潮的東風大干一場。

      只是,沒成想,正午陽光一紙公告,不僅宣布暫停建設影城,還砍掉了藝人經(jīng)紀業(yè)務,宣布和旗下藝人解約。

      正午陽光這邊壯士斷腕,可資本市場不開心了。

      資本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因為戰(zhàn)略收縮,正午陽光原先的產(chǎn)業(yè)布局被擱置,就連早先被估值的80億,也屢屢被資本吐槽不值這個價。

      但是,侯鴻亮和孔笙等人決心已定,他們從好萊塢的工業(yè)體系中意識到,全產(chǎn)業(yè)鏈發(fā)展對正午陽光來說只是個美麗的陷阱。

      做精品劇才是真正的發(fā)展方向,這成為正午陽光的共識。

      不過,“做精品劇”這句口號不少公司都喊了很多年,可這些年下來,精品劇沒多少,爛劇神劇滿大街。

      迷霧中的正午陽光,迫切需要一部優(yōu)秀作品來證明自己的實力,連續(xù)幾部作品的失利也讓幕后資本要求絕不能再失手。

      2015年,在看過《大江東去》這部小說后,侯鴻亮想以改革開放名義改編為獻禮劇《大江大河》。

      為了拍攝這部跨越了近三十年的年代戲,劇組在安徽農(nóng)村直接建造了一個“小雷家”村,小到鍋碗瓢盆,大到房屋建筑,農(nóng)具物資,無不參考了歷史原型。

      為了還原歷史場景,盡快做好拍攝準備,近四百人的美術(shù)團隊分五組同時在銅陵、馬鞍山等地開工,沒超過一天預計的工期。

      這部劇沒有一味的說教,而是用細節(jié)推動劇情,通過三個主角的背景故事,徐徐展現(xiàn)出那個特定歷史時代龐大的畫卷,每個人物的命運都讓觀眾揪心。

      2018年,《大江大河》作為獻禮大劇播出,當即成為了熱門,正午陽光也再次成為觀眾心目中的“國劇良心擔當”。

      三年之后,《大江大河2》作為開年大戲首播,所獲贊譽比前作還要炸,豆瓣評分高達9.1。

      正午陽光邁出了關(guān)鍵一步。

      正午陽光的成功并非偶然。

      在影視圈內(nèi),能領(lǐng)會政策跟風拍出一部影視劇并不難,難的是不僅能把握政治環(huán)境趨勢,更要有扎實細致的專業(yè)創(chuàng)作隊伍。

      正午陽光的創(chuàng)作團隊堪稱強悍,不僅選題巧妙,整個編導隊伍也是超豪華級。

      即便《大江大河》《山海情》這樣頂著獻禮片的電視劇,涉及的歷史背景、人物形象之復雜,特別是劇中涉及人性灰暗的一面,也不是一般影視公司能駕馭了的。

      在爛劇、神劇橫飛的時代,內(nèi)容為王,劇本更是重中之重。

      離開體制的正午陽光在版權(quán)和劇本費用上十分慷慨,只要作品過硬,多貴都愿意買,而且不還價;與優(yōu)秀的編劇合作,費用一欄是空著的,等編劇自己填。

      不僅如此,正午陽光的“鐵三角”更是作品穩(wěn)定輸出的重要保障。

      董事長侯鴻亮只負責選題和對外商務合作,創(chuàng)作基本全交給孔笙帶領(lǐng)的團隊去完成。

      孔笙主導的導演團隊,除了大弟子李雪,更有從副導隊伍走出的簡川訸、張開宙、孫墨龍等人,真正形成了老帶新,新幫新的創(chuàng)作梯隊。

      不論是張開宙獨立執(zhí)導的《如果蝸牛有愛情》《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還是簡川訸執(zhí)導的《都挺好》,孫墨龍執(zhí)導的《我是余歡水》,都激起了一定的反響。

      在演員選擇上,正午陽光最大的特色就是配角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老戲骨”,劇中每個角色都栩栩如生。

      在演員費用上,正午陽光一直堅持演員成本不能超過總成本的50%,可還是有許多演員希望合作,甚至自降身價來參演。

      錢不錢的好說,演員們很清楚,正午出品,必屬精品,能在其中扮演個角色,不僅能錘煉演技,也能迅速為觀眾所熟悉,對自己的職業(yè)道路百利無一害。

      在業(yè)內(nèi),因長期只用專注表演、能吃苦的同一批普通演員,正午陽光被戲稱為“內(nèi)地TVB”。

      只要在正午陽光劇里認真出演,任何角色都有機會爆紅,哪怕再小再不起眼的角色也有可能。

      “女特務”王鷗在圈內(nèi)沉寂十多年終憑借《偽裝者》一炮而紅;《歡樂頌》里的楊紫終于擺脫《家有兒女》中“乖乖女”的尷尬形象;連《我不是余歡水》里并非女主的“梁安妮”高葉也憑借性感的形象圈粉無數(shù)。

      更別說曾參演爛劇無數(shù)的 “老干部”靳東,他被山東老鄉(xiāng)侯鴻亮推薦到《偽裝者》劇組后才得以大紅大紫,成為中老年婦女之友。

      有著不輸任何影視大公司的隊伍,這也難怪當正午陽光脫離山影后,雖說山影依舊有不錯的作品推出,可名氣大不如以前,連上市計劃也只好一拖再拖。

      2021年1月25日,《山海情》收官,豆瓣評分9.4,超過了剛剛拿下9.1分的《大江大河2》。

      這兩部劇都是正午陽光出品,也都是以大時代小人物的角度來敘述故事,依舊故事抓人,人物出彩。

      從網(wǎng)上曝出的《山海情》制作花絮中可以看出,正午陽光不惜代價再次打造了那個年代的村莊和所有的生活物資,真金白銀換來是逼真的細節(jié)。

      對正午陽光來說,只要場景需要,就力求真實,多少錢也肯花,因為不差錢了。

      有著穩(wěn)定優(yōu)質(zhì)內(nèi)容的正午陽光屬于國內(nèi)平臺S級的出品方,基本一集能賣到1200萬左右。

      照此推算,《知否》《都挺好》《瑯琊榜》《大江大河》《歡樂頌2》五部估算收入至少分別為10億、6億、6億、5億、5億,總計超過30億。

      就這還沒算上其它廣告和衍生品等收入,數(shù)字已經(jīng)相當可觀。

      不過,這些錢可不都是正午陽光一家分,侯鴻亮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資本才是背后最大的贏家。

      已經(jīng)48歲的侯鴻亮雖然一直表明不希望被資本影響內(nèi)容創(chuàng)作,可資本的特性是,只要你能賺錢,你不找他,自然會有人來找你。

      曾受困于資金的正午陽光脫離體制后,徹底融入市場,風吹雨打數(shù)年后終于和“老東家”山影分道揚鑣,在結(jié)識了幾個闊綽的小伙伴后,再也不為錢發(fā)愁。

      只不過這幾個小伙伴藏的比較深,彼此的利益體系包裹的像個巨大的洋蔥。

      根據(jù)資料顯示,正午陽光股東共9家,分別是持股35%的蘇州志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6%的華人文化有限責任公司以及侯鴻亮、孔笙、李雪、孫墨龍等7人,個人比例在15.19%-1.47%之間。

      如果繼續(xù)挖,你會發(fā)現(xiàn)持股最多的蘇州志厚竟然只是華人文化的子公司,而華人文化同時是蘇州華人文化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持股99.99%的公司。

      再挖下去,蘇州華人文化背后是分別持股23.15%的杭州阿里創(chuàng)業(yè)投資和持股比例23.15%的深圳市文娛華章科技。

      一步步再剝到里層,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家公司最后的受益人居然是馬云和馬化騰。

      最終算下來,馬云持有正午陽光9.44%股份,馬化騰持有正午陽光6.41%股份,在幾位主要受益人中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六。

      這些資本大佬不僅賺著電商的錢,游戲的錢,連電視劇的錢也沒放過。

      好在資本也很清楚,好的內(nèi)容遇見專業(yè)團隊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內(nèi)容上從不插手,資金方面也基本不過問。

      正因如此,正午陽光在劇本和服化道上的花費才能毫不吝惜,品質(zhì)在中國電視劇市場上獨樹一幟。

      如此來看,沐浴在資本海洋中的正午陽光能更專注內(nèi)容,孵化出一部又一部叫座又叫好的作品,也挺好。

      還是那句話:資本本無對錯,中國的發(fā)展也離不開資本,關(guān)鍵看怎么用。

      正午陽光為中國電視劇市場化走出了一條路。

      鄭重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0)
      用戶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11日 15:11
      下一篇 2022年6月11日 15:11

      相關(guān)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