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我們總會感嘆于生活的巨變。80年代人們并不富裕,平均每人買衣服的消費僅42元。但是改革開放正如火如荼,人們對于幸福生活充滿著信心。80年代有著很多人共同的記憶,再回首,依然讓人回味無窮。
相親想成功,就穿牛仔褲
80年代初,牛仔褲開始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并成為街頭新時尚,來對抗傳統(tǒng)文化。但是這樣的時尚,在年長的人看來‘褲子將大腿包裹得緊繃繃的,走起路來屁股一扭一扭的,成何體統(tǒng)’。
不光家庭長者這樣想,甚至上海某大學,在招生研究生時,對一名考試通過的學生警告到:如果你繼續(xù)穿牛仔褲,將被拒絕錄取。
迫于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不少年輕人短暫地脫下了牛仔褲。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牛仔褲能夠襯托出體形美,注定要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到了1985年,牛仔褲風靡全國。
那時一條牛仔褲,平均價格在25-30元之間,而人均衣服消費才42元,相對而言價格很貴的。所以很多年輕人,買一條新牛仔褲一直穿到壞。
牛仔褲流行開來后,在相親時派上了大用場。畢竟男女第一次見面,衣服要穿得講究。媒人們都會對小伙子說:相親要成功,就穿牛仔褲。
電影《少林寺》,引起功夫熱
1982年,電影《少林寺》一經(jīng)上映,立馬引起了極大反響。該電影拍了三年時間,劇中有多達上百位武林高手,而且也是第一次將真正的少林寺搬上熒幕,觀眾自然大呼過癮。
要知道那時電影票價僅一毛,《少林寺》卻創(chuàng)下了上億的票房紀錄,算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神話了。隨著《少林寺》的大熱,主演李連杰也一夜之間家喻戶曉,這讓他成為繼李小龍、成龍之后,又一位閃亮的功夫明星。
同時《少林寺》還引起了功夫熱,很多人看過電影后,甚至去少林寺拜師學藝了。沒有條件去少林寺的,也會學著電影里的招式,自己偷偷練習,從此在心中埋下了武俠夢。
彩色電視機進入千家萬戶
在70年代末期,黑白電視已經(jīng)逐漸走進家庭。但是那時電視節(jié)目少,頻道有限,而且電視機也比較緊缺。到了1980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中國第一部電視劇——《敵營十八年》,從此以后,越來越多的電視節(jié)目開始走上熒幕,人們對于電視機的渴望也與日俱增。
電視劇在那時有多火?只要有電視劇播出,小偷都會歇業(yè),因為人們都待在家里看電視,街上根本沒有人。1980年,中國第一條彩色電視機生產(chǎn)線建成,生產(chǎn)的是14英寸和21英寸的彩色電視機。
到了1983年,全國電視機數(shù)量達到3500萬臺,農村就有將近800萬臺。但是彩色電視機依然供不應求,很難買到。那時在農村,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群人圍在一起,觀看電視機的盛況?,F(xiàn)在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了,可是難以找到那種感覺了。
金庸武俠,風靡全國
1983年拍攝的《射雕英雄傳》,是很多人難忘的經(jīng)典。那時電視機雖然進入千家萬戶了,但更多的家庭并沒有電視機,所以在播出之前,人們都會去有電視機的人家,搬著板凳占位置,去晚了的人,就站在后面,伸著脖子看。
《射雕英雄傳》播出后,人們癡迷于如此精彩的武俠劇,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郭靖黃蓉、降龍十八掌等,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也正是在80年代,金庸武俠開始風靡全國。
80年代的生活記憶還有很多,比如錄音機、年輕人喜歡的蛤蟆鏡、中國女排五連冠、風靡城市的迪斯科、鄧麗君的音樂等,在下一篇會詳細介紹。大家可以說一下,你心中的80年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