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溪
蔚來又干了一件大事,搞核聚變。
據路透社報道,蔚來投資了一家開發(fā)核聚變技術的初創(chuàng)公司——Neo Fusion。
這家公司研發(fā)的目標,是爭取在20年內將可控聚變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商用。
這是蔚來第二次投資核聚變領域,2022年,蔚來和米哈游共同參與了“能量奇點”的首輪融資,能量奇點同樣是致力于探索可商業(yè)化的聚變能源技術。
對于此次投資,蔚來汽車表示,旨在通過對該項目的財務投資,促進核聚變技術的研發(fā)和商業(yè)化。
據悉,Neo Fusion注冊資本為50億元人民幣,其中蔚來將投資9.95億元人民幣、持股19.9%,蔚來資本將投資5.05億元人民幣、持股10.1%。
而其他的股東方還有上市公司皖能電力持股10%,皖能資本持股15%、合肥產投及其關聯方持股25%、員工持股平臺持股20%。
為什么是核聚變?
先來看什么是核聚變技術。
從原理來看,核聚變是兩個輕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并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
核聚變是宇宙中普遍的現象,比如太陽億萬年發(fā)光發(fā)熱,靠的就是太陽的核心部分在一刻不停地發(fā)生著核聚變反應。
除了太陽,氫彈就是利用了核聚變的原理,因為核聚變會產生巨大能量,這些能量在一瞬間釋放出來后,會對目標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不過氫彈屬于不可控的核聚變,自第一顆氫彈爆炸后,怎么和平利用核聚變能,就成為科學家重點關注的新能源領域。
可控核聚變,又稱人造太陽,具有無限、經濟、清潔安全等諸多優(yōu)點,在不少人看來,核聚變可以為人類提供終極清潔能源,一旦商業(yè)化成功,人類就能實現能源自由。
據美國核聚變初創(chuàng)公司Helion Energy官網,一杯D2O(重水)通過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可以產生9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力。
這些能量可以為一個家庭供電865年;
為一輛電動汽車提供3500萬英里的動力;
能夠代替1000萬鎊煤炭或100萬加侖石油。
而且核聚變有一個好處是不會產生放射性廢物,因為聚變反應中產生的核廢料只有氦,過程非常環(huán)保。所以核聚變發(fā)電技術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也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
同時核聚變技術也是目前全球科技界為解決未來能源而展開的重大國際合作,有望為人類的能源問題提供終極方案,推動全球進入下一個文明,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核聚變技術雖然千般好,但目前距離商業(yè)化還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核聚變反應要求有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怎么實現可持續(xù)且穩(wěn)定的聚變反應就是一個難題。還有就是聚變反應堆需要非常高的技術水平和復雜的設備,成本非常高。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主任金·布迪爾(Kim Budil)就曾表示,核聚變技術仍有“重大障礙”需要克服,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努力和投資。
各國爭搶布局
技術雖然超前,但早有公司開始布局。
以蔚來此前投的“能量奇點”為例,這家公司成立于2021年,去年剛完成4億的首輪融資,今年4月底,又宣布完成了近4億元Pre-A輪融資。成立兩年,能量奇點累計融資近8億元人民幣。
并且這家公司的創(chuàng)始團隊,都是硬核技術流。其創(chuàng)始人楊釗,本科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物理系,是斯坦福大學理論物理系博士。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技術官郭后揚曾任新奧集團副總裁、聚變能源研發(fā)CTO,美國通用原子公司邊界等離子體及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此外,最近一段時間,聚變領域也開始迎來一輪投資盛宴。
5月10日,核聚變初創(chuàng)公司Helion Energy宣布,微軟已同意從公司首座核聚變發(fā)電站購買電力,Helion的這座核聚變發(fā)電站計劃于2028年部署。Helion表示,與微軟合作對整個核聚變行業(yè)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不僅推進了商業(yè)核聚變能源上市的時間表,還支持了微軟定于2030年前實現的負碳目標。”
幾天后,由三菱商事、關西電力、日本政府旗下基金等16家企業(yè)和政府組建的聯盟,準備向一家核聚變初創(chuàng)公司Kyoto Fusioneering投資1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5億)。
而且這家公司幾乎背著全日本核聚變能源的希望,三井物產、J-Power以及其他10多家公司和日本政府附屬基金都向該公司投資。
此外,據公開資料,OpenAI首席執(zhí)行官Sam Altman向一家名為Helion Energy的核聚變初創(chuàng)公司投入了3.75億美元,硅谷“創(chuàng)投教父”Peter Thiel也投資了這家公司,而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杰夫·貝索斯則投資了加拿大核聚變公司General Fusion。
去年年底,核聚變迎來了一項重要里程碑,美國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從一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中實現了凈能量增益,即產生的能源大于消耗的能源。
當時美國能源部長Jennifer M. Granholm興奮地表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自此以后,游戲規(guī)則將會被永遠改變。Granholm還說,美國計劃在10年內實現核聚變能源商業(y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