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什么是閏月,大家都知道,有人問什么是閏月什么是平月,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其實什么是閏月什么是平月,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什么是閏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什么是閏月 什么是閏月講解
1、農歷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叫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稱閏某月。
2、黃帝2594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發(fā)現(xiàn)之前的顓頊歷,以建亥(即農歷十月)為歲首已不適用,遂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孫卿、壺遂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歷法。經這批專家通力合作,反復計算、選擇,終于在這年五月頒布新歷《太初歷》。
3、《太初歷》改以正月為一歲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歲之首),一月的日數為29.53天,一歲一年的日數是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中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什么是閏月?
閏月(Leap Month),是一種歷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農歷每2至3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xié)調回歸年與農歷年的矛盾,防止農歷年月與回歸年即四季脫節(jié),每2~3年置1閏。
閏月是什么意思
閏月是指農歷每兩到三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xié)調回歸年與農歷年互相矛盾的問題,每兩至三年置一個閏月。
不少的朋友在觀看農歷日歷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有閏月這種現(xiàn)象,究竟閏月是什么意思?這個閏月又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詳細內容
01
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采用無節(jié)令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
02
現(xiàn)行農歷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每隔兩年到三年,就必須增加一個與上一個月相同的農歷月份,增加的這個月叫閏月。置閏法的規(guī)則是依據與陽歷回歸年相關的二十四節(jié)氣來定的。
03
一個回歸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如果二十四節(jié)氣從立春排到大寒,那么第奇數個就叫做節(jié)氣,第偶數個叫中氣。農歷用十二個中氣分別表征一年的十二個月,中氣與中氣之間的平均相隔相較一個陰歷朔望月會多出近一天。長此以往,總會出現(xiàn)中氣在月末的現(xiàn)象,那么接下去的一個月必然會沒有中氣而只剩節(jié)氣了。于是這個沒有中氣的農歷月份就被稱作上一個月的閏月。
04
閏月指的是陰陽歷中的一種現(xiàn)象,陰陽歷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陰陽歷規(guī)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3672天。
05
為了克服天時與歷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怪現(xiàn)象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歷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臘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歷歲首在冬末春初。
什么是閏月
什么是閏月?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常聽老人提起閏月這個說法,究竟閏月的真實含義是什么呢?如果有閏月應該是用哪一個月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01
閏月是我們國家農歷用來調節(jié)回歸年與歷法之間關系的一個設定,是為了維護好歷法與地球公轉之間關系的一個方法。
02
農歷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月年,但現(xiàn)在習慣上也稱為閏年(因此易于和公歷閏年混淆).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 農歷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歷法規(guī)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后重復同一個月,重復的這個月為閏月。
03
閏月是中國的農歷的名詞。農歷因為是陰陽歷,所以要兼顧月亮和太陽。由于每個月都要保證十五或者十六是滿月,所以每個月大約是29.5天。一般年份12個月就只有355天。這樣一年年累計下來,會和季節(jié)脫節(jié)(因為地球公轉周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個月,使得農歷年在長期平均上與公歷年的長度一致,大約是365.2425天。加的這一個月就叫做閏月。農歷的閏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閏。
04
農歷的閏月天數與正常月份天數一樣,為29或30天. 農歷基本上19年為一周期對應于公歷同一時間.如公歷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05
農歷閏哪個月,決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我國農歷將二十四個節(jié)氣分為十二個節(jié)氣和十二個中氣,以立春為始,排在單數位的就是節(jié)氣,排在偶數位的就是中氣。二十四節(jié)氣在農歷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于是有的農歷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歷就規(guī)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特別提示
閏月其實只是農歷的說法,公歷沒有閏月這個概念,所以說農歷計算日歷的方法比公歷復雜的多了。
閏月是什么意思?
閏月,陰歷以月球繞地球定歷法,每年和回歸年的365日5時48分46秒相差約10日21時,積以置閏,所以每三年要閏一個月,每五年閏兩個月,每十九年閏七個月。這樣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稱為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閏某月。
每相隔四年會出現(xiàn)一次一閏。用當年的年份除以4,能夠除盡沒有余數的年份就是閏年,有余數的就是平年。
拓展資料:
閏月(Leap Month),是一種歷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漢歷(民間亦稱農歷)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xié)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jié)h歷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jié),每2至3年置1閏,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采用無節(jié)令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有時,閏月也指公歷的閏年中包含閏日的月份(即公歷閏年的2月)。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fā)現(xiàn)之前的此前的顓頊歷,以建亥為歲首(即農歷十月)已不適用,隨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孫卿、壺遂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歷法。經這批專家通力合作,反復計算、選擇,終于在這年五月頒布新歷《太初歷》。
《太初歷》改以正月為一歲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歲之始),一月的日數為29.53天,一歲一年的日數是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中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以上就是關于什么是閏月什么是平月的出處及含義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