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爱碰视频在线观看,九九精品国产屋,欧美亚洲尤物久久精品,1024在线观看视频亚洲

      中國南方喀斯特

      【大美中國】

      編者按

      它們是流水的杰作,是億萬年滴水穿石塑造的自然奇景,它們的名字叫喀斯特。說到喀斯特地貌,您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或是“天下第一奇觀”云南石林,又或是第五套人民幣10元紙幣上的長江瞿塘峽夔門。中國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從熱帶到寒溫帶,從濕潤區(qū)到干旱區(qū),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齊全、包羅萬象。不僅擁有壯觀奇絕的景色,更展現(xiàn)出這一地貌景觀的復雜演化歷史。其中,云南石林、廣西桂林、重慶金佛山等7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中國南方喀斯特”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本期大美中國欄目帶您走近南方喀斯特,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廣西桂林山水。張小寧攝

      重慶金佛山保護區(qū)的白頰黑葉猴。李莉莉攝

      作者:楊平恒(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張遠海(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喀斯特,又稱巖溶,是水與含碳酸鹽類、石膏、巖鹽在內的可溶性巖石發(fā)生的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以物理侵蝕作用、沉積作用和巖體重力崩塌作用為輔,所形成的景觀、現(xiàn)象及其過程的總稱??λ固氐孛簿褪怯煽λ固刈饔眯纬傻牡乇砼c地下的各種宏觀與微觀、溶解與沉積的自然形態(tài)。

      全球分布有喀斯特地貌的總面積約為220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5%。我國是世界上喀斯特發(fā)育類型最多的國家之一,含喀斯特地層的國土面積有344萬平方千米,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3強。其分布具有廣闊的地理環(huán)境跨度,從南海礁島到小興安嶺,自帕米爾高原到臺灣島,幾乎所有的省、區(qū)、市都有不同面積的喀斯特地貌的分布。而其中最為壯觀的喀斯特地貌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它分布在以貴州高原為中心的貴州、廣西、重慶、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和廣東這八個省區(qū)市,這里的喀斯特地貌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形態(tài)多樣,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條件下的喀斯特景觀,堪稱世界級的喀斯特地貌博物館。這片區(qū)域從大巴山穿過四川盆地和武陵山區(qū),到云貴高原和廣西盆地,南北橫跨1200多公里,東西橫跨800多公里,有著2000米的海拔落差。經我們統(tǒng)計,在這里的喀斯特地區(qū)生活著9684.2萬人。

      中國郵政于2022年4月28日發(fā)行了《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特種郵票(一套7枚)。圖片從上至下分別為該套郵票中的《荔波喀斯特》《環(huán)江喀斯特》《施秉喀斯特》。

      烏江喀斯特峽谷。楊華攝

      為了更好地保護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在我國各界的積極推動和不懈努力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7年和2014年分兩期將云南石林,貴州荔波、施秉,重慶武隆、金佛山,廣西桂林、環(huán)江等7處喀斯特地貌命名為“中國南方喀斯特”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中國南方喀斯特主要涵括了桌狀(金佛山)、箭狀(石林)、塔狀(桂林)、錐狀(施秉和環(huán)江)喀斯特形態(tài),以及天坑、天生橋和峽谷(武?。?,代表著不同類型和不同成因的喀斯特地貌。這7處喀斯特地貌,在感官上表現(xiàn)出震撼的視覺沖擊效果和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從不同的角度書寫著喀斯特地貌的絕美,在科學上更是表現(xiàn)出卓越的研究價值,它們反映了中國南方地區(qū)完整而獨特的喀斯特演化過程,忠實記錄了地球的滄海桑田,生動述說了中國南方喀斯特數(shù)億年來的演化故事。此外,中國南方喀斯特在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方面也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認可,例如金佛山是我國西南地區(qū)罕見的生物基因庫,瀕危、特有、模式及孑遺物種保存較好且成片分布,有著名的銀杉、珙桐、金佛山蘭、白頰黑葉猴、金佛擬小鯢等。

      云貴高原地區(qū)擁有眾多錐狀喀斯特地貌景觀,圖為貴州興義萬峰林。張霆攝

      在云南石林景區(qū)的彝族青年。王麗梅攝

      為何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如此具有特色呢?這主要是和我國得天獨厚的地理地質背景密切相關。首先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地區(qū)碳酸鹽巖古老而堅硬致密。中國南方的碳酸鹽巖主要是三疊紀以前形成的,古老而又堅硬致密。這些碳酸鹽巖地層孔隙度在4%以內,抗壓強度大于1000千克每平方厘米,這樣的巖石物理特征為喀斯特地貌發(fā)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在地表可形成平地拔起的喀斯特地形,在地下則為巨大洞穴系統(tǒng)提供堅硬的骨架支撐。而國外主要喀斯特地區(qū),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周邊,其碳酸鹽巖成巖時間短,孔隙度高達44%,無法為喀斯特發(fā)育提供強有力的骨架支撐,導致其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較為低矮。其次是新生代地殼大幅度抬升。在我國大陸,新生代,也就是6500萬年以來,青藏高原的大幅度隆起,使得新生代以前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被陸續(xù)抬升到不同的高度上。同時,地殼抬升還可以使得侵蝕基準面下降,導致流水對喀斯特地貌的切割作用更為強烈,峽谷、天坑和洞穴等形態(tài)更為發(fā)育,規(guī)模更為巨大。國外的喀斯特分布區(qū),新生代也有較大幅度抬升,但由于抬升幅度不如我國,導致其喀斯特發(fā)育遠不及我國。第三是未受末次冰期大陸冰蓋的刨蝕。地球末次冰期大約在7萬年前開始,在1.15萬年前結束。北美洲北部和歐洲的喀斯特地貌,大多遭受過末次冰期大陸冰蓋的刨蝕作用,例如,英國中部北緯54度附近,冰期以前發(fā)育的喀斯特地貌被末次冰期刨蝕無遺,目前只保留有冰溜面上的溶溝、溶痕和淺碟形洼地。而中國南方地區(qū)未受到末次冰期大冰蓋的影響,拔地而起的地表喀斯特地貌得以完好地保存。最后,亞洲季風氣候水熱配套。在地理位置上,我國背靠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面向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形成的季風氣候非常典型。受到季風氣候的控制,中國南方地區(qū)有著很好的水熱配套條件。夏季高溫多雨,豐富的雨水能在地表和地下,進行強烈的化學溶蝕作用,造就了巍峨雄壯的地表喀斯特形態(tài),也造就了豐富多彩的地下喀斯特。

      重慶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天生三橋景區(qū)天龍橋右洞。王俊杰攝

      在第五套人民幣20元紙幣背景圖案的取景地漓江黃布倒影,兩名老者在當“模特”供游客拍照。劉教清攝

      科學保護世界自然遺產,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向國際社會充分展示中國政府履行國際責任的莊嚴承諾,也是增強我國在國際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領域話語權的重要舉措。目前國內有多家高校與科研院所正在開展中國南方喀斯特的科學觀測和研究,其中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團隊在袁道先院士帶領下,于2021年成立了重慶金佛山喀斯特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和廣西平果喀斯特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這兩個團隊長期致力于喀斯特水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調查與保護、石漠化恢復與生態(tài)重建、洞穴資源調查與利用、古氣候與環(huán)境、喀斯特地質與碳循環(huán)等方面研究,為中國南方喀斯特資源的科學開發(fā)與保護保駕護航。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24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0)
      用戶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14日 07:12
      下一篇 2022年9月14日 09:28

      相關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