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爱碰视频在线观看,九九精品国产屋,欧美亚洲尤物久久精品,1024在线观看视频亚洲

      宋朝十八帝順序及簡介

      之前寫過一篇關(guān)于宋代經(jīng)濟的文章,今天盤點一下宋代帝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后周禁軍將領(lǐng)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取帝位,建立宋朝。。宋太宗繼位后基本統(tǒng)一全國。1004年宋遼澶淵之盟后,宋朝逐漸步入治世。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取得一定成效。此后宋朝陷入新舊黨爭中。1125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1127年,康王趙構(gòu)于南京應(yīng)天府即位,建立南宋。紹興和議后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偏安一隅。1234年,宋聯(lián)蒙滅金。1235年,宋元戰(zhàn)爭爆發(fā),至1276年元軍攻占臨安。1279年崖山海戰(zhàn)后,南宋滅亡。

      1宋太祖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后周世宗柴榮在位時隨征北漢、南唐,戰(zhàn)功卓著。柴榮病重時,升為殿前都點檢,成為禁軍最高統(tǒng)帥。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或北宋。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jù)宰相趙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策略,先后滅亡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及南唐南方割據(jù)政權(quán),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tǒng)一。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quán)”,罷去禁軍將領(lǐng)及地方藩鎮(zhèn)的兵權(quán),加強中央集權(quán),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jié)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留下了著名的疑案“燭影斧聲”在位十六年,累謚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廟號太祖,葬于永昌陵。趙匡胤在位期間并沒有完全統(tǒng)一了中原地區(qū),但是也為后來宋太宗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奠定基礎(chǔ),宋太祖最大的功績在于第一定下了兩宋三百余年的政策“重文抑武”第二通過“杯酒釋兵權(quán)”解除了唐朝中后期以來一直困擾中央政府的藩鎮(zhèn)制度。

      宋太祖

      2宋太宗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宋太祖駕崩后趙光義繼位。即位后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jù)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fù)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采取守勢。在位期間,采取治國馭將方針,明顯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趙光義在位共二十二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謚號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葬于永熙陵。對于宋太宗最為神秘的就是他是不是篡位登基的,不過這已經(jīng)無從考證了。宋太宗在位期間完成了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一。不過對遼的戰(zhàn)爭就不那么順利了。著名的“楊家將”就是發(fā)生在宋太宗時期,宋太宗繼續(xù)哥哥宋太祖的“重文抑武”政策并且構(gòu)成了宋朝“祖宗家法”。宋太宗在位22年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功績,滅北漢是太祖打下的基礎(chǔ),打遼國也沒打過,所以在眾多太宗里算是比較平庸的了。

      宋太宗

      3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之初,任用李沆、呂端等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在宰相寇凖的勸說下,御駕親征,挫敗遼軍于澶淵,最后達成“澶淵之盟”,實現(xiàn)宋遼百年間和平。 在位后期,任用王欽若、丁謂為相,劉皇后也逐漸干政。此外,他沉溺于“東封西祀”之中,廣建宮觀,勞民傷財,導(dǎo)致社會矛盾加深。乾興元年(1022年),趙恒駕崩于開封延慶殿,享年五十五歲。累謚“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廟號真宗,葬于永定陵。宋真宗是北宋最好玩的皇帝,一個什么樣的帝王才能夠在“泰山封禪”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這幾位哪一位不是開疆辟土,開創(chuàng)盛世的君主?就連唐太宗都因為“玄武門之變”而沒去封禪。宋真宗不過簽了一個“澶淵之盟”而已,并且是打不過才簽的,有什么資格“泰山封禪”?就因為宋真宗,宋代往后的帝王沒有一個再去泰山封禪的,因為他拉低了封禪標準。

      宋真宗

      4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

      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開始親政。在位中期爆發(fā)第一次“宋夏戰(zhàn)爭”,經(jīng)三年交戰(zhàn)后,雙方簽訂“慶歷和議”。其間,遼朝趁機以重兵壓境,逼迫宋廷增輸歲幣,史稱“慶歷增幣”。慶歷三年(1043年),趙禎任用參知政事范仲淹等開展“慶歷新政”。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在東京福寧殿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全謚為“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永昭陵。宋仁宗在位期間國家得到了穩(wěn)定的發(fā)展,這與宋仁宗的仁是分不開的,宋仁宗非常體恤下屬,以及身邊的奴才。對待百姓也是十分慈愛。并且個人也很節(jié)儉,宋仁宗一朝經(jīng)濟得到了穩(wěn)定發(fā)展,國家逐漸進入昌盛。后世對宋仁宗統(tǒng)治期間稱為“仁宗盛世”。他的仁政甚至傳到了遼國,據(jù)傳宋仁宗病逝時,遼國街頭百姓都自愿為仁宗默哀,并且遼國皇帝還曾要過宋仁宗的畫像。

      宋仁宗

      5宋英宗

      宋英宗趙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宋朝第五位皇帝(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趙曙即位之后,任用舊臣韓琦等人,與遼國和西夏沒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治平三年(1066年),趙曙命司馬光設(shè)局專修《資治通鑒》。治平四年(1067年),趙曙因病駕崩于宮中福寧殿,享年三十五歲,在位4年,謚號為憲文肅武宣孝皇帝,廟號英宗,葬于永厚陵。宋英宗在位太短了,并沒有什么政績,唯一的就是命司馬光修《資治通鑒》,屬于宋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

      宋英宗

      6宋神宗

      宋神宗趙頊(1048年5月25日[3]—1085年4月1日)宋朝第六位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神宗在即位不久,便召王安石赴京,推行變法,史稱“熙寧變法”。在變法的過程中,神宗以君權(quán)的力量,保證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熙寧二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同年七月至十一月先后頒布實行均輸法、青苗法、農(nóng)田水利法。變法雖然在前一階段取得勝利,但守舊勢力的攻擊并沒有停止。于是,神宗開始左右搖擺,勉力維持新政。元豐四年(1081年),西夏皇室內(nèi)亂,神宗以為有機可乘,遂出兵五路伐夏,但深入夏地各軍因糧草不濟,無功而返。元豐五年,又聽徐禧之計,筑永樂城,西夏發(fā)30萬大軍圍攻永樂城,戰(zhàn)敗。宋軍兩次戰(zhàn)敗。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趙頊在福寧殿憂郁而逝,享年38歲,廟號神宗,謚號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宋神宗不得否認是一個有理想的皇帝,可是有句話說的好“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宋神宗的變法不但沒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反而把北宋搞得烏煙瘴氣,宋神宗沒有像漢武帝,唐太宗那樣強力的手腕,只能利用自己帝王的身份默默支持,這對于太后領(lǐng)銜的守舊派簡直一點用沒有。有抱負,有理想并沒有啥用,他仍然是個“半昏君”畢竟沒有他北宋也不至于黨政這么嚴重,整個國家從上到下一團亂麻。

      宋神宗

      7宋哲宗

      宋哲宗趙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105])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即位年僅十歲,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等,恢復(fù)舊法,史稱“元祐更化”。元祐八年,高氏去世,趙煦開始親政。趙煦親政后,下令紹述并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范純?nèi)?、呂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后來新黨內(nèi)部分裂,使新法大受影響,黨爭愈演愈烈。發(fā)動兩次平夏城之戰(zhàn),使西夏臣服把他父親沒做到的做到了。元符三年(1100年),趙煦病逝,年僅二十五歲,在位十五年。累謚為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圣昭孝皇帝,廟號哲宗,葬于永泰陵。宋哲宗是個不折不扣的反叛青年,事實上他本人對新法并不感興趣,只是為了和祖母作對而已。這也是為什么他沒有像仁宗那樣支持改革派的原因,不過兩次對西夏的戰(zhàn)爭還是北宋史上非常值得拿出來說的。這也是北宋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大勝。也算是把他父親的愿望實現(xiàn)了。我個人認為宋哲宗的表現(xiàn)比宋神宗還要好,畢竟兩次戰(zhàn)爭的勝利既解決了邊境騷擾問題,又節(jié)省了“歲幣”兩次“平夏城之戰(zhàn)”我認為比“澶淵之盟”還要有意義。

      宋哲宗

      8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宋徽宗即位之后啟用新法,但是蔡京等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政治形勢一落千丈。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宮觀。在宋徽宗腐朽統(tǒng)治下,內(nèi)部農(nóng)民起義風(fēng)起云涌,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先后爆發(fā),北宋統(tǒng)治危機四伏。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禪讓給太子趙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與欽宗趙桓被金人擄去。金天會十三年死于五國城,時年54歲。南宋紹興十二年棺槨被迎回南宋,葬于紹興永佑陵。宋徽宗是典型的生錯家了,他在在藝術(shù)上的造詣非常高。宋徽宗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quán)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shù)有了空前發(fā)展。他還自創(chuàng)一種書法字體被后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著名的藝術(shù)皇帝,不過宋徽宗除了藝術(shù)以外對于政治一無是處,北宋為數(shù)不多的農(nóng)民起義中最著名的宋江,方臘都發(fā)生在宋徽宗年間,也正是因為他只顧畫畫寫字,不問朝政最后落得了客死他鄉(xiāng)的下場。

      宋徽宗

      9宋欽宗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61年)[5],宋朝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受宋徽宗禪讓登基,改元靖康。欽宗與徽宗聽信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金兵圍攻開封,卻無力抵御。靖康之變后北宋亡國,被金人俘虜北去。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駕崩于燕京,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葬于永獻陵。宋欽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黑鍋皇帝,明明國家已經(jīng)亡在自己親爹宋徽宗手中,但是卻在最后被宋徽宗禪位,導(dǎo)致宋欽宗自己成了亡國之君。

      宋欽宗

      10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gòu)(1107年6月13日-1187年11月9日)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1127年-1162年在位)靖康之變發(fā)生,東京失守,他輾轉(zhuǎn)至南京應(yīng)天府,在元祐皇后孟氏的指定下登基,改元建炎,建立南宋。最終在紹興八年正式定都臨安。在此期間,他一面任用岳飛、韓世忠等抵抗金軍和偽齊,一面任用汪伯彥、黃潛善、秦檜等負責對金媾和,最終在紹興十一年冬達成紹興和議,以放棄舊疆和對金稱臣納貢為代價,奠定了南宋在淮河、秦嶺以南的偏安局面。趙構(gòu)駕崩于淳熙十四年,享年八十一歲,廟號高宗,謚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葬于永思陵。對于宋高宗我認為他也是一個背黑鍋皇帝,岳飛的死并不是秦檜導(dǎo)致而是他自己。第一,靖康之恥剛剛發(fā)生,國家難民大量南渡,經(jīng)濟潰敗,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沒有哪一個君王不想抓緊安穩(wěn)江山,恢復(fù)經(jīng)濟而是大張旗鼓的與金朝開戰(zhàn)。第二,宋朝一直以來提防兵權(quán)落入各人手中,一直以來奉行“重文抑武”政策,岳飛的名聲之高明顯影響了“重文抑武”讓百姓都熱血沸騰的去參軍了,導(dǎo)致兵力過剩國家根本撐不住這么多軍人,其次著名的岳家軍名聲已經(jīng)超過中央軍了,這在哪個朝代也是作死的表現(xiàn)。第三,古時候都是長子繼承家業(yè),宋高宗并不是長子,長子是他哥哥宋欽宗,倘若岳飛收復(fù)舊土把徽,欽二帝接回來那么宋高宗是退位呢還是不退位呢?宋高宗保住了南宋江山僅憑這一點他就不是個昏君(此處可以對比崇禎帝)而且很有帝王之術(shù),讓秦檜背黑鍋,讓后世君主平反。我認為宋高宗無疑是南宋第一帝。

      宋高宗

      11宋孝宗

      宋孝宗趙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gòu)養(yǎng)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高宗讓位于趙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趙昚禪位于三子趙惇,自稱壽皇圣帝。紹熙五年(1194年),趙昚崩逝,在位二十七年,年六十八。累謚號紹統(tǒng)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廟號孝宗,葬于永阜陵。他是后世認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不過我認為有待商榷,第一為岳飛平反,古人講究父親死了兒子三年不能更改父親的政策,這是皇家的規(guī)矩,宋孝宗在宋高宗活著的時候就給岳飛平反這不打宋高宗的臉嗎?第二,有雄心收復(fù)舊地,可是沒打過只是有雄心罷了。最出名的也就是孝了,把養(yǎng)父宋高宗當成親爹一樣,宋高宗死后痛哭好幾天并且無心管理朝政禪位給自己兒子,所以我認為南宋第一帝還有待商榷。

      宋孝宗

      12宋光宗

      宋光宗趙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第十二位皇帝(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宋孝宗禪位,登基為帝,改元紹熙。紹熙五年(1194年)禪位于次子趙擴,成為太上皇,史稱“紹熙內(nèi)禪”。慶元六年八月辛卯日(1200年9月17日),駕崩于壽康宮,享年五十四歲,謚號憲仁圣哲慈孝皇帝,廟號光宗,葬于永崇陵。宋光宗是著名的懼內(nèi)皇帝,有改革的想法,能聽取群臣的建議,但是懼內(nèi),老婆一說話自己就慫了,所以他的改革可以說一點用沒有,反而加重了黨政。后期不僅懈怠了政治并且跟太上皇疏遠了引起了政治危機,自己也在危機中被迫“禪位”。就是在他執(zhí)政期間南宋開始由盛轉(zhuǎn)衰。

      宋光宗

      13宋寧宗

      宋寧宗趙擴(1168年11月19日-1224年9月17日)宋朝第十三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7日)

      紹熙五年(1194年),被立為太子。不久,宋光宗被逼退位,趙擴在韓侂胄、趙汝愚等大臣的擁戴下繼位,改年號為“慶元”。

      宋寧宗即位后,任用趙汝愚和韓侂胄為相,趙、韓兩派斗爭激烈。慶元元年(1195年)寧宗罷免了趙汝愚,韓黨專權(quán)。次年又定理學(xué)為偽學(xué),禁止趙汝愚、朱熹等人擔任官職,參加科舉,是為“慶元黨禁”。開禧二年(宰相韓侂胄北伐金朝,因北伐失利,被迫簽訂了嘉定和議。嘉定十七年(1224年)9月17日,宋寧宗在臨安宮中的福寧殿去世,在位30年,終年57歲,葬永茂陵。寶慶三年上謚號為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根據(jù)史料記載宋寧宗的政治能力并不出色,在他統(tǒng)治前期,朝政由韓侂胄把持,后期則由史彌遠與楊皇后控制,且在兩次宋金戰(zhàn)爭的問題上搖擺不定,決定之后還沒打過。而且南宋最嚴重的黨政也是在宋寧宗時期。不過因為他有收復(fù)舊地的意圖所以史書評價還好,不過韓侂胄,史彌遠這種大奸臣全部發(fā)生在寧宗一朝

      宋寧宗

      14宋理宗

      宋理宗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宋寧宗死后,趙昀被權(quán)臣史彌遠擁立為帝。趙昀繼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權(quán)相史彌遠挾制之下,自己對政務(wù)完全不過問,自己則縱情聲色,直到紹定六年,史彌遠死后,趙昀才開始親政。他親政之初采取罷黜史黨、親擢臺諫、澄清吏治、整頓財政等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端平元年,派兵聯(lián)蒙滅金。同年出兵收復(fù)三京,但以失敗告終,次年(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臺以宋朝背約為由,全面侵宋,持續(xù)四十多年的宋蒙戰(zhàn)爭爆發(fā)。晚年趙昀又沉湎于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繼落入丁大全、賈似道等奸相之手。景定五年,趙昀在臨安去世,在位四十一年,僅次于仁宗,享年六十歲。謚號建道備德大功復(fù)興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廟號理宗。葬于永穆陵。宋理宗是個大昏君,在位四十一年除了縱情聲色就是做了一個害死南宋的決定,既得罪金朝又得罪蒙元??梢哉f是昏庸至極。在當時那個時代已經(jīng)與金朝同時存在近百年就應(yīng)該放下國家仇恨,將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但是他卻沒能做到,為南宋滅亡埋下伏筆。他也為此付出代價,死后頭顱被楊璉真伽盜走做成酒杯,一直到明太祖攻破蒙元大都才拿回來,并且放回永穆陵。

      宋理宗

      15宋度宗

      宋度宗趙禥(1240年5月2日 – 1274年8月12日)宋朝第十五位皇帝(1264年11月16日—1274年8月12日)景定五年(1264年)繼位,改年號為“咸淳”。即位時,金朝已經(jīng)滅亡多年,而北方蒙古帝國的軍隊大舉南下,國難當頭之際,他卻把軍國大權(quán)交給賈似道執(zhí)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錦繡江山處于暗無天日之中咸淳十年(1274年)駕崩于臨安,終年35歲,謚號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廟號度宗,葬永紹陵。宋度宗的昏庸呢可以理解,根據(jù)正史記載宋度宗的智力低于一般人,也就是弱智。并且十分好色,根據(jù)記載宋度宗曾一晚寵幸30多名妃子。此時南宋已經(jīng)到滅亡的邊緣。

      宋度宗

      16宋恭宗

      宋恭宗趙?(1271年11月2日—1323年5月31日)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咸淳十年(1274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德祐,由謝太后臨朝稱詔,賈似道把持朝政,此時元軍向南宋發(fā)起了總攻。德祐二年(1276年),元軍兵至臨安,趙?退位降元,降封開府儀同三司、瀛國公。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被元世祖忽必烈遣送吐蕃學(xué)習(xí)藏文、佛經(jīng),后出家。后因觸犯文字獄被元英宗賜死,享年52歲。張世杰等人曾上尊號孝恭懿圣皇帝。宋朝唯一被俘虜?shù)幕实?,傀儡小皇帝?/p>

      宋恭宗

      17宋端宗

      宋端宗趙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宋朝第十七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宋末三帝之一。德祐二年(1276年6月14日),被立為皇帝,改元景炎,冊封生母楊淑妃為太后,同聽政。景炎三年在碙洲去世,年僅九歲。葬于永福陵,廟號端宗,謚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在位兩年九歲去世,有皇帝命,沒皇帝福

      18宋少帝

      趙昺(1272年-1279年3月19日)宋朝第十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祥興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南宋與元朝在崖山展開決戰(zhàn)(史稱“崖山海戰(zhàn)”)。宋朝戰(zhàn)敗,元軍隨后包圍崖山。左丞相陸秀夫背著趙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十萬軍民追隨末帝投海而亡,中華民族的氣魄沒有亡。隨著末帝以及十萬軍民的自盡,宋朝正式滅亡,享國三百一十九年。雖然末帝死的時候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保住了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

      宋少帝

      宋朝歷經(jīng)十八帝,三百一十九年。之前文章寫過,宋朝是最幸福的朝代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從繁榮到逃亡,從復(fù)興到滅亡,趙宋中華朝代之光。如果大家感興趣后期會更新漢朝,晉朝,隋朝,唐朝的君主簡介??赐炅司驼堻c個關(guān)注吧

      鄭重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用戶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9日 18:27
      下一篇 2022年9月9日 18:27

      相關(guān)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